11月15日,国际教育学院第十九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初赛于近日圆满落幕。本次比赛旨在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吸引了众多学子积极参与。参赛项目涵盖了智能环保、消防安全、数据存储、农业采摘以及非遗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学生们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本次“发明杯”院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国际教育学院多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其中包括智能环保垃圾桶,一种艺术馆消防安全监控方案、平台及数据储存媒介,便携式核桃采摘机以及琅琊草编—指尖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
智能环保垃圾桶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团队设计了一款专门应用于公共场所的智能垃圾桶,通过感应技术和走动功能,实现了自动开盖、室内循迹、超声波避障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便捷性。该项目不仅满足了人们不必移动自身位置就可以丢垃圾的需求,还通过智能化的设计,为环保事业贡献了力量。
艺术馆消防安全监控方案、平台及数据储存媒介项目则关注于数据存储领域。该项目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形成一种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平台,通过先进的存储技术和算法,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和高效访问。它可以实时监测艺术馆内的温湿度、烟雾等信息,并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及时准确地将火情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此外,该系统还能实现对进入火灾现场的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定位,为消防人员提供实时的现场火情参数,辅助消防人员实行有效的救援。
便携式核桃采摘机项目则聚焦于农业采摘领域。该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核桃采摘机,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实现了核桃的快速采摘和分离,极大地提高了采摘效率和降低了劳动强度。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琅琊草编——指尖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则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该项目团队通过琅琊草编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将其应用于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培训农民掌握草编技艺,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发明杯”学院院赛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一次创新创业精神的传递与接力。参赛项目不仅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更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相信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参赛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国教学子定能在未来的“发明杯”竞赛中再创佳绩,为学院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