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调研
2014年9月21-22日,创业学院黄琪一行四人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创业指导人员进行了座谈,学院党委副书记劳赐铭、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邱雷鸣出席了座谈会。考察团参观了教学实训中心、创富中心、浙商创业园等创业教育基地。通过此次考察,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有了深入的了解,找到了两院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对我院如何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受启发。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概况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近10年来招生稳居浙江省同类院校前三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学院构建了“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校生共计9000余名,每年有2000名学生参与创业通识教育培训。从2008年11月开园以来,先后有90多个创业项目团队入园,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00余万元,利润90余万元,有近1000名学生得到创业园的创业实践,部分项目推荐进入浙商创业园。经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薪酬水平和职业迁移能力、雇主满意度指标均高于或达到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平均水平。
二、浙江经贸学院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学院成立了以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学生、财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产学办、人事处、科研处、总务处负责人组成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成立了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专家学者、系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
学院积极倡导“人人参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面向每一名学生”理念,鼓励每一名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并作为年度工作任务纳入考核体系,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活动中纳入计分评价项目。建立了“数量多、质量高”的校内导师队伍,保障了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了“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把创新创业教育按不同年级分成三个阶段,从大一到大三实现从创业意识渗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实战强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三层推进,通过第一课堂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模拟创业活动)、第三课堂实战训练(创业园区)的联动把“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落到实处。
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贯彻始终,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折合为一定学分,纳入学生评价和毕业鉴定衡量体系。
(三)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导师队伍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2007年,借助浙江省和杭州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势,取得了800万元的创业基地建设资金,启动了“创富中心”的建设,成为创业教育宣传、咨询和创业项目引导、孵化的基础。目前除创富中心外,学院还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实训基地,可以提供25个工作室(营业室),免月租、免水电无偿提供给学生,作为一年期的体验经营场所。由大学生创业园指导服务中心跟踪管理,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评价。孵化成熟的项目,推荐进入浙商创业园经营。
借助杭州市“四有计划”的契机,引进大量校外导师到校内对创业项目及团队进行指导,增强了对创业项目引导和孵化的有效性,提高了创业项目成功的比率。
三、对我院创业教育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通过本次参观考察和交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创业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创业教育领导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
建议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及二级院系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创业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各二级院系做好创业项目、创业导师的推荐和创业团队的组建。
加强校内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议组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创新创业意识强的中青年教师成立创业导师库,指导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建设。对创业导师的考核纳入学院职称评聘考核体系。建议学院从教师职称评聘、日常考核、经费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二)深化创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1、开展大学生创业通识教育。按照国家“创业教育面对每一名大学生”指导思想,依托KAB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推行创业模块培训、创业案例教学和创业实战模拟,对在校生普及创业知识教育,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职业认知,通过创业知识的教育、创业宣传、和创业咨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2、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迁移。(1)组织创业团队对创业项目编制创业计划书,完成职业规划和对创业项目的论证。(2)组织创业团队和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完成创业项目的拓展。(3)推进创业项目注册公司、实战经营,完成职业体验与孵化。(4)积极引导孵化成熟的创业项目“走出去”,学生由“创业者”转变为新的“投资者”或“合伙人”。
3、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实现创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挖掘校园创业典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利用创业文化提升创业项目的管理水平,引导创业实战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举办系列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与学院“融合、创新、担当”相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
(三)积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尝试创业课程学分制,按照学院学分管理办法,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入学分评价机制。时机成熟后开发适合我院学情的校本教材。
(四)做好校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聘请社会创业导师(成功小微企业家)建立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导师团,对创业项目、创业规划、创业技巧和创业信心进行“一对一”指导。
(五)进行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整合原创业工作室,完善配套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并力争建设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六)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以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开展创业计划书编制、模拟公司实训、创业沙龙等活动,做到“年年有大赛、月月有讲堂、周周有沙龙、天天有学生”。
(七)做好创业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创业项目咨询与评价、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创业资金争取及融资、法律咨询等服务。